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正文

【鹰眼】名将退赛+冷门迭出 中国人造人间奇凯达网球赛季真成鸡肋?

中网抽签仪式

文/李田友

从美网结束到年终总决赛之前这段时间,亚洲赛季——准确来说就是中国赛季无疑是其核心内容。以本赛季为例,在WTA赛场上,从9月17日的广州网球公开赛开始,到随后的武汉赛、中网、香港赛、天津赛,连续四周都有WTA赛事在神州大地上举行。而ATP稍微逊色一些,但是也有成都、深圳、北京和上海四站比赛,一个国家如此密集的赛程安排放眼全世界也属于罕见。

不过今年的中国赛季迄今为止面临的却大多是尴尬的话题,从莎拉波娃、纳达尔的连续退赛,到赛场上接连不断的冷门,再到外媒记者吐槽武汉赛“区区五个观众”事件,中国赛季似乎处于无人喝彩的窘境中,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中国赛季的尴尬似曾相识

中国赛事的级别其实相当高,上海大师赛属于仅次于大满贯的ATP1000大师系列赛,而且多次被ATP官方评选为赛季最佳大师赛;女子赛事中,中网和武汉赛中同样分别属于仅次于大满贯的“皇冠赛”和“超五赛”,这些比赛都对顶级选手有强制参赛的要求,在阵容方面有足够的保证。

但是中国赛季的时间确实比较尴尬,每年的九、十月份,选手们都已经征战完四大满贯赛,身体处于比较疲劳的时候,伤病也处于高发期,因此尽管中国赛季的大多赛事奖金丰厚,但是很多顶级选手的参赛热情依然不是很高,费德勒就不止一次放弃上海大师赛,曾经的“中网之王”德约科维奇最近两三年来北京的频率也开始降低。

而有些顶尖选手们尽管为了避免受罚勉强来参赛,但是在比赛中并没有拼尽100%的力气,使得冷门出现的概率大大增加。今年的武汉赛或许就是一个例子,在进入八强的名单中,居然没有一位前十种子,没有一位TOP15选手,虽然女子比赛一直以来以冷门多著称,但是如此密集的大倒热灶,让人不由得怀疑她们的参赛动力。

不过这样的尴尬并非是中国赛季的特例,其实每项大满贯赛事之后,都会有这样一段时间,选手们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澳网之后的中东赛季,虽然中东财主们可以挥舞着支票带来很多顶级巨星,但是这些巨星们能够坚持打到底的屈指可数,在赛事的前两轮出现大冷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指数,其中又以女子赛事为典型——新科澳网女单冠军在中东赛季继续取得佳绩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法网之后紧跟着就是草地赛季,温网之后网坛几乎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都是一些中小比赛,因此在冷门方面不会表现得特别明显。而处于美网之后的中国赛季,命运和中东赛季有些相似的地方,伤病、退赛、冷门都无可避免的成为赛场上的重要话题,这是赛事的先天决定的,暂时很难有什么改变的妙方。

中国赛季真的是鸡肋吗?

我们看一看今年武汉赛的八强对阵:齐布尔科娃VS萨巴伦卡、巴蒂VS帕芙柳琴科娃、孔塔维特VS斯尼亚科娃、王蔷VS普伊格。先不说小威、莎娃、阿扎伦卡这些根本就没有来报道的名字,就连哈勒普、沃兹尼亚奇、科贝尔、斯维托丽娜、斯蒂芬斯、凯斯、科维托娃等人也难觅踪影。这也难怪会有球迷质疑,中国赛季是否真的已经沦为了鸡肋?如果堂堂超五赛事都是如此,那么其他级别更低一些的比赛是否会更加严峻?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今年的武汉赛其实是一个特例,中国赛季自创立到现在,奉献的经典其实不在少数,很多比赛的话题性甚至放眼整个赛季都排在靠前的位置。从当年纳尔班迪安与费德勒在上海的那场史诗对决,到德约科维奇在中网的连续称霸,再到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会师中网决赛以及在上海大师赛决赛中上演的“费纳决”,你何时见过如此华丽又如此迷人的“鸡肋”。即便是级别稍微低一些的深圳赛,夺冠的选手也从来不是无名之辈,从穆雷到伯蒂奇到戈芬,哪一个冠军名字不是超越ATP250赛的豪华配置?

女子赛场的情况同样如此,我们在赛场上见识过小威的君临天下,见证过沃兹尼亚奇和哈勒普首次登上世界第一,此外莎拉波娃和阿扎伦卡也登上过中网的冠军宝座,北京的赛场还经常成为那些TOP10左右的选手争夺年终总决赛门票的重要舞台,自从升级为皇冠赛事以来,哪一年的中网缺少过话题比赛和人气明星?即便是今年受到一些诟病的武汉赛,在这里夺冠的球员也都是科维托娃和大威这样的大满贯冠军级的名将,哪里有一丝一毫的水分?

目前的中国赛季,确实还有很多可以提升的地方,从赛事的组织到宣传推广,都处于一个稳步前行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阻碍其实是非常正常的。放眼世界上所有伟大的赛事,如果将其纳入到一个周期中来观察,也是有高峰有低谷,因此,我们不能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就妄自菲薄的认为,家门口的赛事比起其他的就是要差一截。

中网的观赛球迷已越来越多

看看我们身边你也许就会发现,在拥有国庆、中秋假期的这个月,去现场看球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球迷的习惯,如果有些中国赛事真的搬离或者降级,你先问问有多少球迷不答应!